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HA中国面孔]中国学者AHA研究成果展之一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5/11/10 16:19:26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中国专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科学年会上,大量中国专家学者报告了其科研成果。本期微信为大家展示其中3个中国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

  编者按:中国专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科学年会上,大量中国专家学者报告了其科研成果。本期微信为大家展示其中3个中国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

  轻链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左房增大的危险因素及其在预后中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轻链(AL)心肌淀粉样变性的预后通常较差,故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意义重大。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舒张功能的一种非常方便的非侵入性方法。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左心房(LA)在心血管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常规临床评估的一部分,医生通常采用LA内径与人体表面积的比值(LADi)评估LA大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Lei Zhao等人的这项研究(AHA摘要编号S4366)旨在评估AL心肌淀粉样变性时超声心动图所示LA增大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价值。

  研究者对活检证实的AL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若LADi>23 mm/m2则视为LA增大。最终分析时共入选104例AL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其中男性占64.4%,平均年龄为55±12岁,57.7%合并严重心衰(NYHA Ⅲ~Ⅳ级),61例(58.7%)存在LA增大。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NYHA分级、射血分数(EF)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比值)与LA增大呈独立相关。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NYHA分级及EF与LA增大不再相关。中位随访39个月期间,与LA正常者相比,LA增大者的总生存期明显更短(5个月vs. 22个月,P<0.001,图1)。进一步分析发现,LA增大与全因死亡率相关(HR=1.94,95%CI:1.14~3.29;P=0.015),且是严重心衰的危险因素(HR=2.18,95%CI:1.12~4.23;P=0.022)。

  结论认为,AL心肌淀粉样变性时,年龄及E/A比值是LA增大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LADi评估所示LA增大似乎与严重心衰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相关,且是死亡率的显著预测因素。

图1. 比较LA增大者与正常者的生存时间

  院外心搏骤停复苏过程中除颤后的心脏节律变化

  就心搏骤停的治疗而言,指南推荐在除颤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但是,目前尚不确定电击后确定出现规则性心电节律(OR)的最佳时机。第三军医大学Yongqin Li等人开展的这项研究(AHA摘要编号233)旨在观察心肺复苏过程中除颤后心脏节律的动态变化。

  研究共入选264例伴心室颤动(VF)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共接受了581次电击。自电击结束开始至结束后120秒期间,每隔10秒分析1次患者的心脏节律;记录各观察时间点VF、心搏骤停及OR的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电击后10秒时,70.4%的VF得以终止。但是,其中53.5%为心搏骤停。电击后2分钟内,47.2%的患者出现心脏节律变化,其中88.3%发生在电击后1分钟内。最初心搏骤停患者中,28.3%在32.4±24.6秒内演变为OR,53.4%在31.3±19.9秒后再次发生VF。最初恢复OR的患者中,46.8%在随后的40.2±28.2再次发生VF,3.2%在48.3±41.7后再次发生心搏骤停。非VF节律的患者中,50.4%发生VF;但电击后仍存在VF的患者并未发生电击后心脏节律的变化。

  因此,电击后的心脏节律在电击后1分钟内非常不稳定。鉴于电击后大部分患者的心脏节律会发生变化,在电击后行心脏节律及脉搏检查前,应于电击后至少行持续胸外按压60秒。可显示胸外按压期间心脏节律的技术可能有助于确定在脉搏检查时是否应停止胸外按压。

  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广州军区总医院Chaoqun Liu等人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AHA摘要编号S4031)观察了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与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

  研究对2008~2011年1765例CAD患者进行了中位3.9年随访,主要终点是基线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6778人-年随访期间,170例患者死亡,其中126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因素后,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四分位数间距各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HR分别为1.00、0.75(95%CI:0.51~1.10)、0.51(95%CI:0.33~0.81)和0.43(95%CI:0.25~0.73)(P=0.003);发生心血管死亡的HR分别为1.00、0.76(95%CI:0.49~1.18)、0.37(95%CI:0.21~0.65)和0.25(95%CI:0.12~0.52)(P<0.001)。将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引入包含传统危险因素的模型中,可使模型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鉴别和预测能力分别提高14.5%(P=0.001)和18.4%(P<0.001)。

  研究者认为,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可作为CAD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

版面编辑:zhangshuo  责任编辑:侯丹丹



心肌淀粉样变性心搏骤停冠状动脉疾病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