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九年间,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在促进我国介入治疗的普及、规范和提高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相信未来其将对我国介入事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祝愿CCIF如风华正茂的青年一样继续焕发勃勃生机。
过去十九年间,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在促进我国介入治疗的普及、规范和提高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相信未来其将对我国介入事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祝愿CCIF如风华正茂的青年一样继续焕发勃勃生机。
——马根山教授寄语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2002年,第六届CCIF在南京召开。15年来,无论是江苏地区还是全国,心脏病介入诊疗水平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根山教授指出,原来冠心病的治疗多数采用创伤手术治疗的方式,而且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如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等问题,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心血管介入专家不断探索,并积极与国内外专家合作与交流,医疗器械水平也在提高,大部分的冠心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来解决。以中大医院为例,年介入手术量已由过去的几百例增长到现在的几千例,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
15年前,江苏地区只有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或一些大型的医学中心才能够开展介入诊疗。对于大多数医院和医生来说,介入诊疗是一种“高精尖”的技术。而目前,介入诊疗技术在全国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与推广。就江苏省而言,70%~80%的县级医院都能够常规开展心脏介入治疗。
“第六届CCIF在南京的召开对于这种转变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马根山教授介绍,第六届CCIF的参会人数达2000余人,内容涵盖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诊疗的专题报告和手术演示等,让每位介入医生或有志从事介入诊疗的医生能够有机会直面介入技术,掌握最基础的介入知识,了解最前沿的技术与理念,为之后介入诊疗技术在江苏地区的普遍开展奠定了最为扎实的基础。第六届CCIF召开之后,江苏地区冠状动脉介入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从大城市逐渐走向中小城市,从大型医学中心走向县级医院,在更广阔的地区生根、发芽并结出累累硕果。
“这些变化都离不开CCIF的推动、促进和规范作用,也离不开霍勇教授等早期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专家的帮助。”马根山教授说。
从“一盘散沙”到“规范化”
介入论坛促进了我国心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交流,有助于我国介入医生了解国内外心脏病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对于发展和提高我国介入心脏病学诊疗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几年来,我国介入治疗从少数到多数,从大家不熟悉到很了解;与此同时,介入论坛也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的几千人。可以说,我国介入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介入论坛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而介入论坛的发展也验证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普及、规范、提高”是CCIF自创办以来始终遵循的宗旨。马根山教授表示,该宗旨与我国的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就江苏省而言,刚开始开展介入治疗时就像一盘散沙,很多医院都是随意开展,缺乏规范或指导平台。因此,早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结果不佳。随着介入论坛的一届届开展,以及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的准入制度、质控制度、全国注册数据库等规范工作的实施,医生的技术水平提高,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使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大幅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近年来,马根山教授团队在血运重建方面不断探索新器械、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特别是在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科室独特的诊治手段,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逆向导丝、平行导丝等技术,极大提高了CTO病变开通的成功率,攻破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后一个堡垒。
然而,虽然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越来越好,冠心病死亡率仍在持续增加。因此,未来在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同时,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从根源上减少我国冠心病发病,早日迎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