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长城会最新摘要丨首项中国真实世界研究:联合维立西呱多通路治疗可逆转心衰患者心室重塑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3/9/13 15:14:07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导语: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重,而心力衰竭(心衰)作为一种渐进式恶化的心血管疾病,每发生一次心衰加重都伴随心功能不可逆的下降。伴随着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和临床数据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国际指南均推荐多通路联合治疗以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维立西呱作为首个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在VICTORIA研究中被证实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预后,一经上市即被写入多个指南/共识推荐,其独特作用机制也激发临床专家们的进一步探讨。在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暨亚洲心脏大会2023上,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莹教授及其团队公布了一项在中国患者中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的摘要,探讨维立西呱早期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心衰加重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研究人群和观察指标

 

研究纳入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9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射血分数小于45%的心衰加重患者,年龄≥18岁,两次超声时间间隔至少3个月,排除缺乏超声心动图数据、终末期肾衰、随访失败的患者,最终共筛选135例心衰患者纳入研究分析,随访截至2023年5月10日,心衰治疗时间在1~2年之间。患者被分为两组:新四联组和维立西呱+新四联组。新四联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即ACEI、ARB和ARNI三类药)、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抑制剂)。新四联组共78例患者,维立西呱+新四联组共57例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医渡云系统收集基线人口统计学数据、实验室数据、合并症、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和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基线和随访)。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随访超声心动图数据(门诊或住院患者)较基线的变化,发生左心室逆重构(left ventricle reverse remodeling,LVRR)的患者比例,LVRR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10%或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1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33 mm/m²。

 

研究结果

 

基线数据中,仅部分基线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维立西呱+新四联组的患者年龄相对新四联组更低(平均值:58岁vs. 68岁),心率更慢(平均值:74次/分vs. 88次/分),合并房颤和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更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更低(1591 pg/ml vs. 2827 pg/ml)。基线时两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包括LVEDD、LVEF和E/e′等。

 

随访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药物联用方式,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随访时LVEF较基线的变化。维立西呱+新四联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LVEF水平较基线平均增加7.18%,而新四联组仅增加2.42%,说明在新四联基础上联用维立西呱的患者心功能改善优于单用新四联组。关于LVEF增加≥5%预测因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联用维立西呱是改善LVEF值的独立预测因子。

在左心室结构变化方面,两组随访时LVEDD较基线的变化值之间也存在差异。维立西呱+新四联组的患者中有24.56%发生左室逆重构,15.79%患者LVEDD降低≥10 mm,较基线的平均降幅更大(-2.75 mm);而新四联组患者中有11.54%发生左室逆重构,1.28%患者LVEDD降低≥10 mm,较基线仅轻微降低(-0.53 mm)(图1)。关于发生左室逆重构预测因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联用维立西呱是逆转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

图1. 两组随访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

研究讨论

 

心脏重构是心衰的重要病理机制,包括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心肌肥大和基质纤维化等。如果可以实现心脏逆重构,则可助力患者心功能改善,从而带来更优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这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sGC激动剂维立西呱通过直接修复一氧化氮(NO)-sGC-环磷酸鸟苷(cGMP)通路,不仅能够直接刺激sGC,还可增加NO敏感性,从而使cGMP浓度升高,发挥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肥厚和心室重塑等心脏保护作用。

研究结论

在真实世界中,心衰加重患者在新四联基础上早期联用维立西呱可以明显逆转左心室重构,早期多通路联合用药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衰加重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

维立西呱自2022年5月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以来,服务了广大的心衰加重患者。本篇摘要的发布,是第一项探讨维立西呱在中国心衰患者中逆转心室重构作用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期待全文正式发表。

 

专家简介

刘莹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CSC)心血管病专委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全国专家学组委员兼秘书,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会副主委,大连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曾在瑞典Lund University及美国Cleveland Clinic博士后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执笔及参与指南共识10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项;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书籍12部。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0



心衰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