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心脏损害较血压水平相似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更为严重,大多研究者将PA患者更明显的心脏损害归因于过量的醛固酮分泌,并认为其独立于血压水平。
编者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心脏损害较血压水平相似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更为严重,大多研究者将PA患者更明显的心脏损害归因于过量的醛固酮分泌,并认为其独立于血压水平。然而,这些研究多采用诊室血压数据,缺乏动态血压的分析,且样本量小,证据非常有限。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发表于Endocrine的一项研究利用动态血压监测,进一步探究PA血压管理方案。《国际循环》特邀许建忠教授深入解读。
研究选取2010-2014年期间所有我科确诊为PA的患者385例(其中腺瘤18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98例),并在同期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BMI、血压值、病程长短、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平均血压及其他临床指标均匹配的385例EH患者作为对照,以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作为心脏损害的标志。
结果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BMI,临床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血压或高血压病程方面均无差异。值得注意的是,PA患者的夜间收缩压(130±16 vs. 127±17 mmHg,P<0.05)和舒张压(82±10 vs. 79±11 mmHg,P<0.01)均高于EH患者。(表1)并且,PA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EH患者减少。NT-proBNP浓度(53.7 vs.33.2 pg/ml,P<0.001)和左室质量指数(113±25 vs.102±26 g /m2,P<0.001)在PA患者中比EH患者更高。
表1. 两组血压对比
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PA患者的LVMI与NT-proBNP、夜间收缩压和性别相关(表2)。研究得出结论:与EH患者相比,PA患者夜间BP和NT-proBNP水平更高,夜间BP下降更低。此外,较高的夜间收缩压显示与PA患者的心脏损害密切相关。
表2
评论
本研究样本量大,动态血压数据完善,PA组和EH匹配度高,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信息。PA患者的降压目标,不仅仅要求白天血压达标,同时需要关注夜间血压的管理、血压节律的维持,这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脏损害的保护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简介
许建忠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副主任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预防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及外周血管疾病分会副秘书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