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导管检查是由外周血管插入各种功能的导管至心脏及血管进行生理资料的检测及选择性心腔血管造影,从而为外科手术前提供精确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方面的资料。
由于导管技术的熟练,小组的密切配合,材料的改进,各种特种心导管及附件的应用,心导管检查使心脏及血管的各特定部位均可获详细的生理资料,成角投照电影的应用可精确作出心脏解剖畸形的诊断。
钱明阳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导管检查是由外周血管插入各种功能的导管至心脏及血管进行生理资料的检测及选择性心腔血管造影,从而为外科手术前提供精确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方面的资料。
由于导管技术的熟练,小组的密切配合,材料的改进,各种特种心导管及附件的应用,心导管检查使心脏及血管的各特定部位均可获详细的生理资料,成角投照电影的应用可精确作出心脏解剖畸形的诊断。
一、 诊断性导管术
1、 适应症:
(1)复杂型先心病需进行全面的解剖和生理方面评价;(2)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肺高压,评价肺动脉压力及阻力,同时排除多发性室间隔肌部缺损或多水平分流,(3)主动脉弓病变;(4)周围血管病变的评价:肺动脉分支,主动脉侧支支循环,肺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等;(5)先心病围术期,术后临床情况不良,疑畸形及血液动力学未纠正者,需导管术确诊;(6)先心病新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价;(7)电生理检查及心肌活检。
2、 右心导管术
右心插管时从股静脉先达上腔静脉,随后下撤至右房上中下及下腔静脉,右室入,出及中部,肺总动脉,左右肺动脉及肺小动脉进行压力及血氧测定。并可在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肺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等部位做造影。正确测定肺小动脉楔入压,对评价肺动脉高压是重要的,如导管插至肺小动脉直至肺野,压力曲线和左房相似,可抽出肺静脉血或无血,由肺小动脉至肺总动脉作平均压连续曲线测定,如由低压(肺小动脉)向高压(肺总动脉)过渡则表明导管成功楔入肺小动脉。
3、 左心导管术
从股动脉逆行主动脉插管为最常用方法,应用猪尾巴导管循导丝插入,经升主动脉插入左室尖部,如有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瓣狭窄则以导丝先通过狭窄部再插入导管,可选择性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做造影。对于新生儿导管可通过开放的卵圆孔经左房插入左室;对于右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伴室间隔缺损而房间隔无交通时应用漂浮造影导管经室缺插至左室。
4、 压力资料分析
通过对心腔及血管内压力测定不仅对心脏病血液动力学研究具有很大价值,而且作为导管到达心腔及血管定位的重要指标,左右心房的平均压分别与左右心室的舒张压相仿,肺小动脉嵌入压与左房压相仿;新生儿期由于胎儿型肺小动脉结构在逐渐改型中,因此随着年龄增长,其右室及肺动脉压力亦有下降。
4、血氧资料分析
血氧含量有二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容积%表示,为血氧含量绝对值表示法;另一种以血氧饱和度表示,即血液标本的实际氧含量和此标本与空气或氧充分接触后所测得含量相比,得出百分率,其优点为:不受一些增加(如碱中毒、低温、胎儿血红蛋白含量)或降低(酸中毒、发热)血红蛋白与氧亲和性因素的影响。
二、介入性导管术
包括通过特种导管进行房隔切开及造口术,球囊血管及瓣膜成形术,间隔缺损及心外异常血管通道封堵术等。
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心律失常
(1) 室上性心动脉过速
(2) 室性心动过速
(3) 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
2、心跳骤停
3、低血压
4、心脏及大血管穿孔
5、血管栓塞
6、缺氧发作
7、造影剂快速注入反应
8、新生儿导管术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心腔小、壁薄、复合畸形多、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中枢及体温调节不成熟等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年长儿高。需加强监护;
(1)应用局麻;
(2)保持正常体温,持续记录肛温;
(3)呼吸监护;
(4)防治酸中毒;
(5)循环监护;持续经皮血氧及术中动脉压,右房压测定,随时补充血容量;
(6)选用软质或漂浮导管,操作轻柔、减少剌激、尽量缩短时间;
(7)前列腺素E及介入性导管术应用,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减少死亡率。